關注我們:

高考一輪政治復習習題


一、選擇題
1. “時間要緊,沒有安全要緊;金錢再好,不如活著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些都是我們隨處可見的公益廣告。如今公益廣告已成為社區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它們的影響下,社區居民的言行出現了可喜的變化。這表明(   )
A.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強制的       B.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C.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D.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持久的
【答案】C

2.紀錄片《家風》,以《曾國藩家書》《顏氏家書》《朱子家訓》等古代著名的家訓為切人口,講述家風形成的歷史脈絡。2016年3月12日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后,引發人們對家風的關注。這表明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源白特定的文化環境  ②傳統文化是人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③傳統文化呈現離不開特定的物質載體  ④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3.2017年,馮樹憑家入選“全國五好文明家庭”。他說,教育子女成長是父母一生的功課,永無下課之時。26年前,為把家庭的好品質傳承下去,他辦了一張家庭小報——《家》,其主線就是堅持表揚,對全家17口人的優點及時記錄。材料旨在告訴我們(  )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②家風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
③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需要培養      ④優秀文化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4.2016年11月25日,陽光燦爛,秋意濃濃,安徽省當涂第一中學全體師生歡聚一堂,在體藝館舉行了2016年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本屆藝術節以“點燃青春活力,彰揚年輕夢想“為主題,學生們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養。這說明
A.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B.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C.文化與教育相互交融            D.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答案】D        

5.2016年12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講話指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這是因為
①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好傳統    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③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起決定作用    ④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6.歌曲《長城謠》創作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期,樂曲蒼涼悲壯,歌詞充滿愛國熱情。那時,當哪里響起“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邊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條,新的長城萬里長”的歌聲,人們就會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戰友,就會陡增無窮力量。這說明
①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發展文化      ②文化對經濟和政治具有重大影響 
③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7.2016年11月25日,陽光燦爛,秋意濃濃,安徽省當涂第一中學全體師生歡聚一堂,在體藝館舉行了2016年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本屆藝術節以“點燃青春活力,彰揚年輕夢想“為主題,學生們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養。這說明
A.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B.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C.文化與教育相互交融            D.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答案】D        

8.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一本好書是一筆財富,好的文學作品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可以凈化人的靈魂,培養人的健全人格。這形象的說明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③優秀文化塑造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④文化引導看人們的世界觀,傳遞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9.2017年吉林省將在全省開展“書香吉林?閱讀在身邊”主題系列活動。以“閱讀在身邊”為主線,以開展征集單元、現場單元、引導單元三大類20項活動為支撐,推動全民閱讀活動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并借助網絡與微信把“書香吉林”打造成吉林省第一民生品牌。若為活動撰寫宣傳標語,以下可用的有
①深化溝通共享,傳遞文化力量            ②文化促進發展,閱讀豐富人生
③崇尚凝固藝術,建設文化強國            ④把握正確方向,享用優秀文化[來源:學科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10.下列能體現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的有
①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②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③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④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11.2016年6月,棠湖中學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棠中之星”的評選活動,“棠中之星”的侯選者們分別展示了各自的風采,在校園里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氛圍,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這說明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③文化改變人的價值觀念,豐富精神實際        ④文化能豐富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12.2016年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4周年。74年來,“文化為什么人服務”的思想激勵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書齋,投身沸騰的生活,走入人民大眾之中,創作出一批批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作品。這說明
①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      ④文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13. 2017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南京市鼓樓區丁山社區紅色記憶電影館播放了電影《勇士》,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深深感動了居民。每周播放一部紅色電影,該社區已堅持了6年。播放紅色電影可以
①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  ②影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③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④潛移默化地提高人們的勞動技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14.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年老還是年輕,無論貧窮還是富裕,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化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下列詩句寓意與世界讀書日主旨較為符合的是
A.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B.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C.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優樂每相親   D.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答案】C

15.32年前,中國女排拿到了洛杉磯奧運會的金牌;12年前,“黃金二代”以驚天逆轉收獲雅典奧運會的金牌;在里約,中國女排新生代們用一場振奮人心的比賽實現了絕地反擊,宣告了女排精神回歸。材料表明
①女排精神是女排實踐的產物,能在工作實踐中直接轉換為物質力量
②女排精神可以內化為青年學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進而影響人的實踐活動
③女排精神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非強制的,能讓青年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
④女排精神作為正能量,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將會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6.“剩宴”在中國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中國式浪費”的背后是國人自古以來講面子的文化心理。有的人并不愿意浪費,但在講面子、講排場等文化環境中,浪費也逐漸成了習慣。鋪張浪費是現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中央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全國廣大黨員干部厲行勤儉節約,禁止鋪張浪費。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的知識分析產生中國式浪費現象的原因。
    (2)請運用“文化與社會”有關知識,就如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厲行勤儉節約,減少鋪張浪費提出兩點合理化建議。
【答案】(1)①文化對人的影響,無論表現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上,還是表現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遠持久的。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面子文化”至今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是“中國式浪費”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右潛移默化的特點。“中國式浪費”現象的產生與“面子文化”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2)①開展鼓勵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相關主題教育宣傳活動。
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其文化素養。(其它合理建議亦可給分)

17.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民法總則第一條開宗明義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典編纂的全過程,作為設計民事法典、倡導社會公德、弘揚傳統美德、強化規則意識、增強道德約束、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領,使民事法典成為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的內在戒律和外在約束。
(1)結合材料和“文化與生活”的知識,分析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民法總則的編纂與實施過程的作用。
(2)民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總則》是民事的權利宣言,是指導我們生活的法律百科全書。請你為在校園宣傳《民法總則》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答案】(1)①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總則,會引領民法總則的編纂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
②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思維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的社會主義道德準則,會約束和規范人們的民事行為,促使民法總則更好地發揮調整民事關系、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公序良俗的作用。(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①邀請法律工作者進校宣傳《民法總則》意義與內容。
②召開班會,讓同學們了解《民法總則》。
③編成課本劇,通過生動的演出讓同學們了解《民法總則》。

預約咨詢

花样直播app免费下载_花样直播app_花样直播app下载汅api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