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某細胞能合成mRNA,說明該細胞也高度分化
B.細胞內產生的自由基會攻擊細胞內的DNA和蛋白質
C.抑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分裂和生長進程
D.人口腔上皮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體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
【答案】B
2.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腫瘤細胞都能無限制生長。腫瘤細胞生長、轉移和復發的特點與干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干細胞分化形成各種組織器官體現細胞具有全能性
B.腫瘤細胞發生轉移的直接原因是細胞內的糖蛋白減少
C.采用放療化療等常規手段必然導致癌細胞凋亡
D.定向殺死與腫瘤直接相關的致癌遺傳物質是治療的關鍵
【答案】D
3.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AFP)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是胎兒的正常血漿蛋白成分,出生后在周歲時含量降低至接近成人水平。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細胞再生時,AFP也會升高,尤其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AFP會持續性顯著增高。所以當血液中該指標超過正常值時,需要進一步檢查體內是否出現了癌細胞。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可以推測當肝細胞的分裂周期變長時,AFP合成會增加
B.指導合成AFP的基因屬于原癌基因,發生突變后才進行表達
C.胚胎肝細胞中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會參與AFP的加工、運輸
D.肝細胞發生癌變后因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發生擴散
【答案】C
4.研究發現細胞癌變與端粒酶的活性有關。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能以自身的核酸為模板,在其蛋白質的催化下合成端粒DNA序列。下列與端粒酶和癌細胞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從功能上看,端粒酶屬于逆轉錄酶
B.癌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癌細胞容易在體內轉移
C.癌變細胞膜表面出現的不同于正常細胞的蛋白質會成為抗原
D.機體進行免疫反應過程中直接使癌細胞裂解的是吞噬細胞
【答案】D
5.科學家通過對前列腺癌細胞系的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多酚具有抗癌的作用。綠茶中的多酚酶能促進多酚的合成,從而促進某種蛋白質的合成,而這種蛋白質有促進癌細胞凋亡的作用。下列敘述合理的是()
A.前列腺癌細胞的凋亡是多酚引起的,不受人體基因的調控
B.綠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綠茶細胞中有多酚酶基因
C.與正常細胞相比,前列腺癌細胞的形態發生變化,但膜的成分未改變
D.前列腺癌細胞能侵襲周圍正常組織,說明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
【答案】B
6.下列關于細胞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上的糖類既可與蛋白質結合,又可與脂質分子結合
B.細胞分化過程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器數量存在差異[來源:Z|xx|k.Com]
C.原核生物的細胞中沒有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獲得能量
D.細胞分化、衰老和癌變都會導致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海拉細胞系源自一位美國黑人婦女海瑞塔?拉克斯的宮頸癌細胞。這名美國婦女在1951年死于該癌癥,一位外科醫生從她的腫瘤上取下組織樣本,并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形成的細胞系被稱之為Hela Cells(海拉細胞系)。至今海拉細胞被廣泛應用于腫瘤研究、生物實驗或者細胞培養,已經成為醫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51年至今海拉細胞系仍可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說明癌細胞能夠___________。
(2)不同的海拉細胞中的DNA分子數、染色體數不一定相同,原因是不同的海拉細胞處于___________;若利用海拉細胞系研究細胞周期時,向細胞培養液中加入秋水仙素,則所有癌細胞都將停留在有絲分裂的______期。
(3)利用海拉細胞系可研究病毒致癌因子的致癌機理,現有的研究表明病毒之所以能夠引起細胞發生癌變是因為它們含有________基因以及____________的核酸序列。
(4)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___________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調查顯示人群癌癥年死亡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攀升:40歲后癌死亡率陡升,60歲后上升更快,這表明癌變是若干獨立的基因突變______效應的結果。細胞分化、細胞衰老、細胞凋亡和細胞癌變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無限增殖
(2)有絲分裂不同時期 中
(3)病毒癌 與致癌相關
(4)抑癌基因 累積 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都會發生變化
(3)致癌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與致癌相關的核酸序列,它們通過感染人的細胞后,將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人的細胞癌變。
(4)癌細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環境中的致癌因子影響下,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癌變的發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變異逐漸積累的結果。細胞分化、細胞衰老、細胞凋亡和細胞癌變的共同點是: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都會發生變化。
2.為探究生物制劑Q對阿霉素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是否具有保護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實驗設計思路:
第一步,進行實驗分組:甲組加入培養液+心肌細胞+生理鹽水、乙組加入培養液+心肌細胞+阿霉素、丙組加入培養液+心肌細胞+生物制劑Q+阿霉素。每組設置若干個重復樣品,每組所加心肌細胞數相同。
第二步,各組樣品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記錄細胞數。
第三步,重復第二步若干次,統計計算________(即實驗因變量)。[填在第(1)小題]請根據以上實驗回答問題:
(1)該實驗的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生物制劑Q對阿霉素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具有保護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生物制劑Q對阿霉素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不具保護作用。
(3)與實驗動物相比,采用離體心肌細胞為實驗材料,可以避免實驗動物的心臟活動受____________調節的干擾。
(4)上述實驗還可以增加一組,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心肌細胞的存活率
(2)①甲組和丙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組的存活率 ②乙組和丙組的存活率接近,均低于甲組
(3)神經—體液 (4)培養液+心肌細胞+生物制劑Q